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第二順位房貸銀行汽車貸款美國經濟復蘇後的零售業時代特色

美國零售業在經過瞭金融危機的洗禮後跨入瞭一個成熟期。社會兩極分化更為突出,高科技全面滲透零售業,而作為消費主力軍的“嬰兒潮”一代生活方式的改變正在逼迫著零售商從市郊購物中心向城市商店轉型。唯一不變的恰恰是零售業的精髓:把產品從生產者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美國經濟全面復蘇已成定局,其最顯著的標志當屬房地產業的復蘇、失業率的持續下降和令全世界都羨慕的股市表現。金融危機以來,筆者一直用“躺在急診室裡”來形容美國的消費者。這個比喻取自一幅漫畫,畫中一位美國婦女躺在急診室的病床上,身上插滿瞭各種各樣的管子。可是醫生在看完各種數據後對她的先生說:“很鼓舞人心,她還惦念著去購物中心呢!”彼時的她身受重創,力不從心。而此時的她已經戰戰兢兢地走出瞭急診室,雖然還帶著吸氧袋,但她不僅僅是想要購物,而是開始行動。然而,2013年的購物環境已是面目全非,美國消費者自身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展望下一個5-10年,我們不能不留意美國零售業面臨的變化和日趨顯著的時代特色。重新認識零售業在談零售業面臨的變化前,有必要先重新審視一下零售業本身,其現狀和當代史。現代商業的第一大問題是自我定位的問題:我們是幹什麼的?這個問題同樣可以應用到零售業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但又面臨著巨大挑戰和不可避免的變革的行業。這個問題回答得好,所有那些看來不可理喻的變化和不可思議的變革都將變得再自然不過。經營者們需要做的不是改變這些變化,而是適應這些變化;不是改變這些趨勢,而是順應和推動這些趨勢。那麼究竟什麼是零售業?最簡單明瞭的回答當是:把產品從生產者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就這麼簡單?”筆者有一次在行業論壇上提到這一論點時,一位在零售業工作多年的高管問道,似乎覺得自己的行業被輕視瞭。用一句話來概括任何一個行業恐怕都難免過於簡單,但是太多的錯誤恰恰就是因為我們把事情弄得過於復雜,忘記瞭為什麼存在的基本定位。當回到這個基本問題和答案後,幾乎所有的變化和趨勢都變得不但可以理解,而且促使經營者們去適應變化和順應潮流,即以千變萬變適應一個不變的宗旨:把產品從生產者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當代美國零售業50年美國零售業的當代史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從兼並基礎上的蓬勃發展到金融危機暴露出的成熟期的到來。我們不妨用十年一回頭的快速回放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上世紀60年代。隨著汽車追房子的城市擴張(urban sprawl),又稱市郊擴張(suburban sprawl),而產生瞭百貨商店擴張(詳見本刊2011年5月號《美國城市化模式不能學》)。消費者遷居瞭,出現瞭百貨商店在市郊開購物中心追消費者的奇特現象。與此同時,廉價商店的概念開始出現,如今廉價商店的巨頭如沃爾瑪(Walmart)、Kmart和Target都是在1962年開的第一傢店鋪。上世紀70年代。一方面是傳統百貨商店的多元化,一方面是廉價商店雨後春筍般大發展,與此同時,專賣店的概念開始出現,著名的玩具大王連鎖店Toys “R”Us 即誕生於這個年代。上世紀80年代。隨著傳統百貨商店的整合,零售業大規模出現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 LBO),金融業和零售業的互動頻頻發生。與此同時,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專賣店開始出現蓬勃發展,這一業態的市場占有率在1987年高達47%,零售新模式取得瞭不可思議的成功。上世紀90年代。沃爾瑪的全方位一站式購物中心初現端倪,它完成瞭從“大”到“全”的轉變,把服務看作商品,在商場內設置的美容、理發、照相等服務都是很好的例證。與此同時,傳統百貨公司的兼並如火如荼,最著名的當屬梅西百貨(Macy's)並購May Department Stores。賺得盆滿缽滿的零售業在這期間將大量的多餘資金通過各種形式回報給投資者。2000年代。這個十年中最大的變化是顛覆行業的電子商業。亞馬遜的出現徹底顛覆瞭零售就是開實體門店這樣一個看似天經地義的概念,可是當人們在質疑和辯論電子商務究竟是不是零售的時候,亞馬遜用“把產品從生產者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傑出表現為自己在零售業贏得瞭毋庸置疑的領導地位。與此同時,第二輪杠桿收購席卷行業各個角落,兼並整合後的全國性連鎖店38強市場份額高達60%,然而強強之間的競爭不但沒有停止,反倒愈發虎視眈眈。2010年代。金融危機前,美國零售業的發展與變化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十年一大變,時代有特色。如同已經形成的“10年發展,10年成長”的行業規律,2010年代輪到瞭電子商務蓬勃成長,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移動電子商業成為零售業的一個新特征,它加速瞭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店的互動。與此同時,傳統商店的發展明顯放緩,零售業面臨著貨源成本上升的挑戰,包括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人民幣升值、勞動工資持續上揚等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美國零售業自身已經成熟已是不爭事實,但這是泛指消費者能力。零售業自身卻在這成熟期進行瞭一場又一場鳳凰涅的革命,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經歷著成熟後的成長。展望2020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零售業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其自身正在形成的顯著時代特色。時代特色之一:兩極分化、貧富不均日趨顯著走出急診室的消費者作為一個群體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貧富不均,整個美國社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過去30年裡,美國素來引以為傲的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正在萎縮,而金融危機不但加速瞭其萎縮,而且開始形成由量變引起的質變。究竟誰是美國的中產階級?美國的階級其實挺有趣,它本來是劃分傢庭收入的一種簡單方法,按收入高低分為5個組,每組20%(表1)。美國的中產階級其實並不隻是最中間的20%,而是特指含有“中”字的三個20%,即美國60%的傢庭,但也常用來表示中產階級和中上階級,兩者為美國經濟的主體,常常籠統地被稱為中產階級。美國的強盛正是以其龐大的中產階級為支柱的,這也一直是美國人的驕傲。但中產階級雖然龐大,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2010年的人口普查報告表明,美國低層階級和中下階級的年收入自從1998年以來分別降低瞭1000美元和1500美元;而上層階級年收入則增長瞭3600-4200美元。今天的美國個人財富差異是自1920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最富有的20%美國人擁有85%的財富,而底層40%的人則一無所有,確切地說是除瞭債務一無所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凈資產是負數。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低收入傢庭總收入占比已經從1970年的32%降至2010年的26%,並預計將在2020年降到25%;與此同時,高收入傢庭收入占比卻從1970年的68%上升到2010年的74%,預計將在2020年升到75%。美國的基尼指數在2009年為0.468,這個指數在過去的40年間增長瞭20%。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兩極分化,一目瞭然。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低收入傢庭(中下階級和低層階級包括部分中產階級)的消費基本是滿足需求;而高收入傢庭(上層階級和中上階級包括部分中產階級)往往在需求之外還有願望。兩極分化的顯著特點在美國零售業的變化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表2)。筆者常常和同行們開玩笑,做零售業的第一基本功就是搞好美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已經結構性地改變瞭零售業的生態環境:紅海被血染得更紅,而成功地開拓藍海戰略的弄潮兒們卻在享受昔日戰略成功的同時嗅到瞭越來越多的血腥味,海水的顏色已經不再那麼藍。鯊逐大海,魚死誰手,不得而知,但是叢林法則告訴我們:適者生存。筆者也常常告訴中國出口企業的老總,別總聽別人瞎忽悠說什麼企業轉型和做高檔產品,瞭解美國階級的構成,掌握零售業的變化,先把位置給定準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美國市場,在這裡,涇渭分明,你的客戶是誰?時代特色之二:高科技全面滲透零售業今天的美國消費者已經全面進入高科技和數碼時代。可以這麼說,高科技和數碼技術在零售業的普及速度大大超過瞭所有人的意料,最有力的證據當屬沃爾瑪成為蘋果iPhone的最大經銷商之一。今天的消費者可以坐在辦公室裡貨比三傢,輕松購物。所以在傳統的“黑色星期五”(感恩節後的星期五,為美國聖誕季單日銷售額最高的一天,標志著購物高峰季節的開始)之後,美國又出現瞭“網絡星期一”的奇特現象。2010年,消費者在“網絡星期一”這天消費10多億美元。除瞭網上購物,用手機移動購物更是把購物行為變得無所不在,無時不能。零售商對於高科技的運用遠遠超過瞭傳統的貨品和庫存管理,它們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消費者資料進行個性化的營銷和廣告宣傳:買瞭尿佈,個性廣告發到你的手機,對癥下藥地詢問是否需要奶粉;剛剛買瞭咖啡機,咖啡豆的廣告隨後跟進;買瞭新房,恭賀喬遷新喜和賣傢具的廣告接踵而至。有趣的是在兩極分化的世界裡,窮人和富人用高科技的目的並不完全一樣:前者是貨比三傢,努力找到最便宜的商品,讓有限的貨幣發揮最大的作用—物有所值;後者主要是圖便利、圖服務,讓自己可以隨時隨地購物,坐等送貨上門—隨心所欲。不得不提的是亞馬遜公司在零售業革命中的領導作用。這傢創建於1994年的公司,當年隻是在網上賣書和唱片之類產品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今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2012年銷售額超過610億美元。最有意思的是,這傢公司在零售業享有優質服務的口碑,一個電商,其雇員根本就無需和消費者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居然贏得瞭消費者對其服務的高度評價。這給零售商一個強有力的喚醒服務:傳統的在商店裡的所謂消費者體驗不但可以在網上完成,而且可以讓他們的滿意度大大超過其在實體店的體驗。零售業的巨頭包括沃爾瑪紛紛被在自己眼皮底下突然長出來的這個猛獸和怪物嚇壞瞭,好像微軟當年誤判網絡時代一樣,沃爾瑪等一批傳統零售巨頭錯判瞭電商的重要性和其發展的迅猛速度。當然,它們最終從夢中醒來,奮起直追。毫不誇張地說,高科技、數碼技術和移動技術將繼續其已經在零售業掀起的革命,它們已經改變瞭消費者的行為和消費習慣,成為時代特色,到2020年,這一特色將會變得更為顯著。時代特色之三:商店瘦身當世界零售巨頭如沃爾瑪、傢樂福在中國跑馬圈地建立大型超市的同時,它們和一大批同行們都在美國本土悄悄地推出瞭“小型商店”和“城市商店”(urban store)。原因何在?首先是零售業在美國本土的跑馬圈地已經成為歷史,連鎖店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歷瞭發展、成長和成熟三個階段(表3)。顯而易見的是,全國性連鎖店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69%,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與此同時,在並購的過程中,全國規模的連鎖零售商數額反而有所下降,從2007年的38傢下降到2011年的34傢,強者更強成為現實。商店的數量也在兼並潮中有所減少,從2007年的67371傢減少到2011年的64326傢。銷售額在這期間雖然有所增長,但是增速顯然放慢,4年間僅增長20%。競爭的性質越來越從做大餡餅到切一大塊餡餅的市場份額競爭。繼續再這麼開店下去必將蠶食自傢商店的利潤,新的模式成為增長的必由之路。小型商店作為一種新的模式應運而生。其次是電商勢如破竹的沖擊下,傳統零售商店在緩過一口氣後細細琢磨電商的軟肋,發現它們無法實現即興消費。無論快遞有多快,它無法取代那種在商店裡購物的即興快感。但是現代消費者的生活節奏實在是太快瞭,讓他們抽出時間來到購物中心去購物越來越難。怎麼辦?開小型商店,把商店送到消費者工作的商務區和生活小區,讓他們在工作之餘或午休的時候或是上下班的路上路過所喜愛的商店,實現即興消費。最後,“嬰兒潮”一代開始進入空巢期和退休期,本來為瞭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在市郊購房所帶來的學校、花園和遊泳池已經不再是必需品,取而代之的是比較方便自己購物、醫療和健身的城市生活。與此同時,很多政府也看準瞭商機,大興土木,修復原來潦倒的市中心,使之成為商傢開新商鋪的必爭之地。當然,在市中心建商店和在郊區完全不一樣,而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商店的面積。“小型商店”和“城市商店”這個零售業的新時代特色應運而生。展望2020年筆者在《美國消費市場在復蘇中脫胎換骨》(詳見本刊2011年1月號)一文中提及美國零售代書貸款風險業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六大趨勢,有的成為瞭時代特色,有的雖然沒有成為時代特色,但是作為零售業的變化趨勢依然還在發展中,如多渠道銷售相得益彰,個性化服務蔚然成風,零售商成為品牌玩傢,零售商成為制造商等。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零售業的國際化,這一點可以從中國零售市場成為世界零售業巨頭角逐的戰場略見一斑(詳見本刊2012年1月號《零售巨頭全球化,諸侯角逐大中華》)。綜上所述,美國零售業在經過瞭金融危機的洗禮後跨入瞭一個成熟期。然而,這是一個非常成熟期,要在這個成熟期裡成功甚至僅僅是生存就絕不能循規蹈矩。因為,美國社會成為瞭一個非常兩極分化的社會;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不但改變瞭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而且逼迫零售商改變做生意的方式;作為消費主力大軍的“嬰兒潮”生活方式的改變正在逼迫著零售商從以往的市郊購物中心向最傳統的城市商店轉型。唯一不變的恰恰是不停的變化和對零售業最簡單和最精辟的詮釋:把產品從生產者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無論是中國出口制造業還是中國的零售業都可以從美國零售業的當代變遷史和新時代特色中悟出有益的東西,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贏傢和輸傢的區別首先在於領悟,其次是領悟後的戰略和執行。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xincaifu@xcf.cn。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0-24/15902319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tinglredn8i 的頭像
    ratinglredn8i

    好康有大分享網購大聯盟

    ratinglredn8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